淮北市水务局2023年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情况总结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3-08-21 09:24 字号:


2023年,我局主办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共2件,分别是第89关于进一步加大岱河环境治理的建议、第173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设施维护的建议,已全部办结,代表满意率100%。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交办后,市水务局党组高度重视,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列入年度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对所承办议案建议进行仔细分析研究,梳理归类,并结合职能分工、科室工作进行任务细化,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分管领导、主办科室和办理时限。按照服务群众、求真务实、切实解决问题的目标认真开展办理工作。

(二)强化协调,定期督办。要求牵头办理的科室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做好建议办理工作,及时沟通协调,了解代表想法,确保让代表满意。分管领导和局办公室定期对办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承办科室(单位)在办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对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办理进度慢的议案建议帮助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确保高质量办理。

(三)改进方法,提高质量。秉承主动服务的意识,及时与提出议案建议的代表沟通联系,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解释相关政策法规,增加建议办理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二、办理情况

(一)第89号建议办理情况。张璐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岱河环境治理的建议答复如下:

重新界定和压实岱河河道管理主体责任。按照分段治理要求,把现行人民路以北至北外环路以南岱河河道管理模式:杜集区高岳街道办事处——烈山区烈山镇(东岸)、相山区任圩街道办事处(西岸)——杜集区高岳街道办事处——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杜集区高岳街道办事处分段治理模式,统一规划调整为: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杜集区高岳街道办事处——烈山区烈山镇——相山区任圩街道办事处岱河河道治理模式,才能真正压实岱河河道管理主体责任,才能让岱河环境治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方面答复

1.关于重新界定镇(办)行政界线的建议。经市民政部门了解得知,重新界定镇(办)行政界线需要省级政府审批后,报国务院备案,仅因为加强河流管理重新界定,理由不够充分,实现难度很大。

2.关于压实岱河河道管理主体责任的建议2021年年底,根据省河长办全面建立跨界河流联合河长制相关要求,烈山区牵头与相山区、杜集区将岱河两岸的镇(办)纳入了联合河长制相关机制中。该机制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跨界河流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接到提案后,市河长办委托第三方对岱河存在问题进行了明查暗访,近期将督促三区对照存在的问题,联合在岱河集中开展清理整治。

分段治理,循序渐进抓好岱河环境治理工作。目前,治理岱河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实行分段治理,现在,可以先实施绿化,重点以栽树为主,渐进进行植绿栽花,修建观光道,完善相关设施;要尽快落实人员专门负责绿化管养,不能为了应付检查,临时抱佛脚,仅简单采用插柳树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方面答复。

1.岱河基本情况。岱河水利名册中称谓是岱河下段,是龙岱河支流,属萧濉新河水系。现岱河下段自瓦子口至双庄长17.9km,流域面积115km2,涉及杜集区、相山区、烈山区,岱河为淮北市城市防洪河道。岱河杜集境内河口平均宽40米,已达到20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除涝标准。

2.岱河治理情况一是岱河治理一直坚持分段治理的方针。省道S238以下段,已于2013年开工治理完成,治理完成后大部分河段栽植了景观树木,建设堤顶道路,少部分河段建有亲水设施,管理到位,河道环境面貌较好。二是2021年,杜集区农水局将岱河省道S238以上段至省界及高岳闸上下游段纳入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并作为省级幸福河建设段进行清淤疏浚和河道景观建设,已于202212月完工。三是高岳闸到人民路桥段岱河河道,已纳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库,目前治理方案已通过国家审查,计划2025年实施。

3.生态绿化谋划情况。正在编制市级水网规划,对岱河主要水景观节点治理计划如下:

龙岱河绿金湖段。以自然生态休闲带及自然河道景观修复为主,于河漫滩上建立鸟类栖息乐园、河漫滩特色植物种植区,背景为沿河道两侧线状的杨柳林海。同时结合连通东湖、南湖、绿金湖的中央绿道建设,设立亲水绿道,结合两侧生态绿廊和沿河湿地,构成淮北城区独特生态绿道和鸟类湿地栖息地。

岱河东湖规划新区段。结合东湖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定位为岱河滨河公园,从东湖中穿行而过,形成了湖中有河的独特水景观。风格上与周边的东湖城市型生态景观相协调,以生态、自然的河道景观为底,简洁、现代的景观游赏设施加以点缀,为居住、休闲、游赏等人群提供优美的滨水生态景观休闲带。

加快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协同推进东湖周边环境整治与岱河治理一体化建设。政府要抓紧制定东湖周边环境整治与岱河治理一体化建设方案,加强淮北土地发展管理中心与东湖景区管理委员会对接,专项研究收储土地闲置被无序耕种问题,切实加大推进力度方面答复。

按照现行的河长制和水利部河道治理相关政策和要求,河道生态修复将作为未来河道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市认真贯彻上级要求,已将岱河全段治理纳入十四五水利发展和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中。相关前期工作将按照规划时间安排抓紧推动。

纵深推进河长制,发挥好辖区范围内村集体或社区作用。政府要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和落实河长制,对于岱河环境治理暂时不能建设的河段,可以委托辖区范围内村集体或社区代管,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暂时由辖区范围内村集体或社区统一经营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更可以改变当前居民无序耕种导致的混乱局面方面答复。

杜集河长办在2021年初,经杜集区区政府批准同意,在岱河及其他河湖建立的河湖巡管员机制,该机制以村(社区)责任河段为单元建立,由村集体指定人员进行日常管理,财政列出资金保障巡管员福利待遇。经调查,目前机制运行较为正常,但巡管员责任落实尚存在不到位现象,已督促杜集区河长办加强巡管员人员制度化管理,引入奖惩机制,认真全面落实考核机制,压实巡管员管护职责;同时今年市河长办开展不少于3次督查暗访,督促相山区、烈山区河长办,强化镇(办)、村(居)两级河长履职尽责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无序耕种情况的发生。

(二)第173号建议办理情况。任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设施维护的建议答复如下:

2005年我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持续推进,截止到2022年底,全市已基本建成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和初步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系,所有工程均落实了管理单位,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全市现有农村供水工程65处,其中规模水厂17座,单村水厂43座,城市管网延伸5处,实现310个行政村集中供水,集中供水率达到96.4%,自来水普及率达94%。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近20亿元,其中,濉溪县投入资金约11亿元,农村供水工程21处,其中规模水厂11座,单村水厂8座,城市管网延伸2处,农村集中供水率9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

我市农村饮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水源单一,均为地下水;受区域地质条件影响,濉溪县部分地区水质铁、锰、硬度超标;早期建设的供水管网老化严重,修复困难;管理员专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针对短板和薄弱环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建立农村供水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了一个体系、三个机制,完善了农村饮水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县级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等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

2.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根据省水利厅下达任务安排,20231月组织县区开展农村供水工程保障排查,制定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2025年底前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我市2023年度计划达到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千吨万人工程8处、千人工程1处,濉溪县2023年计划达到标准化管理工程千吨万人工程5处、千人工程1处。

3.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202211月,我市针对水质有问题的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排查,排查发现21处农村供水工程,规模水厂14座,单村水厂7座。其中濉溪县共10处,规模水厂7座,单村水厂3座,2023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完成规模水厂3座,单村水厂3座,至2024年底全部完成水质提升行动。

4.实施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淮北市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由水源地建设、地表水厂建设、配水工程(城市供水及农村供水)三部分组成。市辖三区由市级统一负责水源地和地表水厂建设,其中水务局负责水源地建设,三区农水局负责输配水管网建设濉溪县负责辖区内水源地、地表水厂及输、配水管网建设。2022年以来,在省水利厅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实施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截止目前共完成投资约9.3亿元,完成输水管道25km,配水管道765km。其中,濉溪县完成投资8.06亿元,新建水厂1座、取水泵站2座,建成输水管道25km,配水管道65km。待2025年底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全面完成后,我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集中供水率100%

5.积极向市财政申请拨付农饮配套资金。202010月市水务局印发《关于申请拨付濉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市级资金的函》(淮水农函〔20201号)申请拨付资金7682万元,实际拨付资金3682万元;20231月市水务局印发《关于申请拨付濉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市级资金的函》(淮水农函〔20231号)申请拨付资金2000万元,至今未拨付;2023310市水务局印发《关于申请拨付2022年度濉溪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市级资金的函》申请拨付3200万元,至今拨付。下一步,市水务局将加强与市财政局对接,积极申请资金拨付。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办理工作。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反映的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议案建议办理工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事项,当作是加强、改进和完善自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牢抓实,切实承担起办理工作的主体责任,真正在思想上实现由要我办变为我要办

(二)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着力提升办理实效。积极向代表了解所提建议的真实想法,诚恳地征求代表对办理结果的评价,变埋头办当面办。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和力量,真正把问题的解决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变纸上办行动办,切实提高办结率、满意率。

(三)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全力提高办理水平。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涉及的问题点多、线长、面广,需要群策群力,合力共办。我局将主动履行部门职责,杜绝互相推诿、误时误事现象。针对已办结的议案建议,将逐项梳理,做好归类整理,从已办结的事项中总结经验做法,挖掘典型案例,树立模范典型,形成办好、办实、办妥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