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副局长解读淮北市水资源管理及节约用水工作现状
多年来,淮北市水资源管理及节约用水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严格落实总量强度双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将再生水纳入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水资源实现合理优化配置,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淮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2016年以来,淮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连续8年在全省获得优秀等次。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全面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为淮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一、强化刚性约束提升水资源监管水平
(一)严格落实总量强度双控。
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建立区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年度用水计划按照行业、水源分配落实到县区政府。印发《关于落实“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将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明确各县区非常规水源最低利用量目标。强化计划用水管理,依据行业用水定额科学核定下达取用水单位年度用水计划,全市取水许可管理及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公共管网用水户471户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结合省节水调水信息管理平台、省水资源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及时预警超计划超许可取水现象,对超计划取水的,严格执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2023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7亿m3,在省水利厅下达的5.4亿m3控制目标以内,万元GDP用水量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均高于目标值,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89(高于目标值0.67),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占全市用水总量达15.28%,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完成2023年度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
(二)强化重点用水户监管。
每年及时修订完善省市级重点监管用水户名录,全市纳入省级重点取用水户监管名录8家,市级重点取用水户监管名录27家。加快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安装在线监控点838个,动态掌握取用水单位实时取水量,及时预警超计划超许可取水现象,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再生水不同水源取水监测计量全覆盖,有力保障用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督促重点取用水户认真落实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的监督检查,指导企业强化用水管理,完善用水台账,提高用水效率。
(三)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强化取用水监管,按照省水利厅《关于安徽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县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扎实推进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先后完成相山区、烈山区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并通过省水利厅验收。2023年11月,安徽省第一批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示范县(市、区)名单公布,共3个地市县(市、区)榜上有名,我市相山区位列第一,被认定为安徽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示范县(市、区)。
(四)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
先后印发《淮北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淮水北调水源置换及地下水压采工作方案》《淮北市自备井关停方案》《关于开展自备井排查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自备井专项整治督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取用水管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的通知》等文件,成立淮水北调水源置换及地下水压采工作领导小组,强力推进淮水北调水源置换、地下水压采、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工作。2020年以来,全市关停自备水源井336眼,压采置换地下水3800万m3。地下水超采区内自备水源井全部关停,近年来我市无新增审批工农业生产取用地下水,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减少。大唐淮北发电厂、国安电力、申皖发电等高耗水行业工业用水全部置换为再生水或地表水,水资源实现合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根据水利部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成果,我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由123.8平方公里减至81平方公里,超采区面积大幅缩小,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坚持示范带动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
(一)建立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
依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国家节水行动安徽省实施方案》《淮北市节水行动实施计划》《淮北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每年制定印发淮北市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工作要点,科学确定节水目标及年度重点任务,并印发到市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16个成员单位及县区政府,着力构建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定期召开市级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会议,部署安排年度节水工作,落实各部门责任分工,合力推进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节水工作任务。
(二)持续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一县三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覆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照水利部《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对命名满5年的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区,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评估,进一步巩固提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扎实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41家,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中高耗水企业全部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安徽省节水标杆企业”;建成“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3个,建成率60%;建成“省级节水型高校”4所,建成率100%,淮北师范大学入选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提升行业用水效率。
三、严格水源管控扎实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
(一)强力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理。
将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严格控制新增取水许可,先后完成大唐电厂、申皖发电、申能发电、国安电力、通鸣矿业、淮北生物质热电、濉溪鸿源煤化、中利发电等9家单位再生水利用配置。分水源核定下达各取用水户年度用水计划,符合再生水利用条件的,明确再生水年度计划用水量,2023年全市下达再生水计划量3755万m3,再生水利用量为3051万m3,再生水利用率达34%(不含生态补水)。
(二)扎实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
积极开展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编制完成《淮北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实施方案》,并通过省政府审批。市政府印发《淮北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再生水利用配置年度目标任务,构建“一带、二线、两区、多点”的再生水利用布局,统筹将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环境等领域,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实现从单一工业利用向综合利用拓展,到2025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2023年8月,淮北市顺利通过水利部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2023年12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结论的通知》,我市位居全省第一。
四、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浓厚节水护水氛围
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开展“节水中国你我同行”、“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节约用水条例》宣贯等节水主题宣传活动;开展节水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系列活动,竭力营造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建成省级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3个,打造节水护水志愿服务项目及水利公益广告宣传品牌,2024年淮北市巾帼志愿者节水护水宣传活动和公交车水利公益宣传等2个项目作为安徽省优秀活动项目推荐到水利部参赛。制作“我想保护你母亲河”“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等节水公益宣传短视频,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电子屏、公众号、抖音等载体播放,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近年来,淮北市水务局多次荣获水利部“节水中国你我同行”、《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第三届“节水在身边”短视频征集活动二等奖,受到水利部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