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局2024年第四次行风热线上线实录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4-08-02 16:56 字号:



   2024827:30 

参加领导: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 陆士平

参加人员:              

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 谢启宏

市水务局水政监察支队支队长:   娄国璋

濉溪县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郭清春

上线人员要求:

文明礼貌、热情服务;

注重形象、举止端庄;

文明用语、答复准确;

按时上线,不迟到、不早退。

上线内容: 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主持人当前,防汛进入“七下八上”阶段,我市面临的防汛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在做好水旱灾害防御,确保全市安全度汛,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面有请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谢启宏同志简单介绍下。

谢启宏:好的,今年以来,市水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紧盯短板、弱项和重点工作任务,提前部署、压实责任,抓实抓细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向市民朋友们简单介绍下

一、水利工程设施情况

淮北市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844.3毫米,水资源总量8.34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398立方米。   

河道:全市河道总长392.76千米,主要堤防在萧濉新河、王引河、新沱河、包河、浍河、北淝河、老濉河、河、巴河、洪碱河、岱河、龙河、闸河、新北沱河等。

水闸:全市现有河道水闸158座,其中重要大中型水闸19座。

水库:全市水库总库容1521.18万立方米。其中华家湖水库1375万立方米,塔山水库103.16万立方米,小李庄水库21.42万立方米,田窝水库21.60万立方米。

泵站:全市固定机电排灌站22处,装机4685万千瓦。

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责任落实。2月6日,市水务局对2024年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工作进行全面部署。3月8日,召开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调整充实水旱灾害防御人员力量,明确各级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制定印发《淮北市水利系统应对大洪水工作机制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能部门的职责。突出强降雨应对、水库安全度汛专班机制落实与水文、气象等部门联动机制将水库三个责任人市防办工作人员等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纳入防御信息系统预警对象。互通更新了淮北、宿州跨境通报闸站的联系责任人和联系方式。通过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这些基础性工作机制,提升抗大洪、抢大险的应急能力。

(二)聚焦隐患整治。成立四个防汛包保检查督导组,对全市14条主要行洪河道、4座水库、19座节制闸、22座排涝泵站等水利工程全覆盖开展防汛检查,重点突出采煤沉陷堤防和在建开口子工程,对检查发现的16处防汛隐患和5处开口子工程建立问题台账、闭环管理。汛前,防汛隐患全部整改完成,开口子工程全部完成复堤复坝。以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行动方案为契机,全面开展防碍行洪、侵占库区整治工作。坚持河湖管护责任主体不缺位,及时变更调整四级河长287人。全市1161名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1.4万余次。开展5次河湖“清漂”“清四乱”等专项行动。整改完成水利部下发河湖“四乱”遥感图斑782处;整改销号省级下发河湖“四乱”问题37处。

(三)聚焦四预(预警、预报、预演、预案)落实。动态修订完善河流、堤防、圩口、水库等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以工程规划设计条件和实际防御能力为基础,对淮纺闸、陈路口闸等5闸站调度运用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各类工程依法依规科学调度。对水利系统预警平台视频监控进行全面检查,对陈路口闸、李大桥闸、陈集排涝站等5处视频监控进行修复。对全市自动水位监控信号进行巡查,及时恢复田窝水库、塔山水库、海孜闸等3处自动水位监控信号。开展市县区视频会议系统调试工作。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工作群,开展会场信号、声音不正常等问题现场处置演练,确保视频会议系统可以随时启用。针对水尺不全、标识不清晰等问题,按照“一县一单、一区一单”的提示函方式,督促县区抓紧开展水尺、标识安装工作。同时各级水利部门积极开展加固堤防、强排涝水、封堵决口、堵坝清除、启闭机维修保养、闸门安装检修等科目防汛演练11场次。

(四)聚焦防御支撑。一是组建专业队伍。全市范围内选拔10名具有水利专业高级职称和现场抢险经验的技术人才组建市级应急抢险专家组。依托本地水利企业,组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11支。二是开展培训。4月初开始,对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人员和市级专家组人员,开展防汛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培训科目涉及水闸管理、水旱情监测预警、水工程调度水旱灾害防御“四个环节”的全部内容,培训人数达320人次。三是加强储备。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防灾救灾理念,全面清查防汛物资数量、种类、储存地点等。全市水利系统储备编织袋7万条、土工布1万平方米、桩木150立方、橡皮舟11艘、冲锋舟4艘、救生衣208套、救生圈100个、发电机32台套、便携式照明设备60个、移动式照明设备20台套、水泵131台套、移动泵车1台等。

(五)做好抗旱工作。1-6月份,我市降雨偏少,气温较高,夏收后,土壤墒情较差,出现旱情。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扎实开展抗旱保种工作。一是加强墒情监测工作。针对淮北地区气温整体偏高、降水总体偏少、旱情逐步加剧的情况,淮北市水务局会同宿州市水文水资源局开展墒情监测工作,密切监测旱情情况,在10天一次监测基础上,加大监测密度,实行1天一次监测,及时掌握旱情发展趋势。二是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根据6月11日全市墒情监测数据,10cm至40cm深度土壤平均含水量15.1%,其中20cm深度耕作层土壤平均含水量14.2%-15.2%,40cm深度耕作层土壤平均含水量16.2%-17.5%,,全市土壤平均相对湿度48%-57%,土壤干旱,而且气象预报近期无有效降雨。依据《淮北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市水务局于2024年6月11日18时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三是开展抗旱调引水工作。为了缓解旱情,我局会同省水利厅,启动淮水北调工程2024年度调水工作。5月19日至6月2日,第一次调水309万方,有效补给水资源,提升我市沿线的新沱河、王引河等河道的水位。从6月1日开始,在市水务局指挥调度下,各级水管部门组织从蓄水量较多的萧濉新河、王引河、龙岱河、新沱河、浍河等向闸河、新北沱河、长符沟、中心沟、狼子沟、濉临沟、戚家沟、杨柳沟、余楼沟、小李沟、小延河等河道、大沟引调水约900万方。有效缓解旱情。同时指导河道沿线镇村利用引调河水进行抽水灌溉,抽水量约350620日至23日,再次调水200万方。通过水源调度,满足我们工业用水、生态用水的同时,也为夏种提供必要的地表水源。四是开展抗旱督查指导。5月30日开始,市水务局成立的四个抗旱督导组,由局领导带队,组织技术人员,多轮次深入古饶、五沟、南坪、渠沟、朔里等15个镇办田间地头一线开展抗旱督查指导,详细了解河道、大沟蓄水和田间土壤墒情,督促县区谋划引调水路线、制定引调水方案、落实调水措施等技术指导服务。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目前,我市已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前期,我市遭遇多轮降雨过程,河库水位偏高,土壤已处饱和状态。如遇强降雨过程,防汛风险加大。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做好万全准备,确保万无一失,全力做好水旱防御各项工作。

(一)加强风险排查消除度汛隐患按照“汛期不结束、检查不停止”的工作思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组建联合工作组持续性开展防汛检查、督查工作。紧盯在建涉水工程、堤防薄弱环节和主要行洪河道穿堤涵闸等,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二)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以雨量站、水位站、视频监控站为基础,加强预警预报。雨前、雨中、雨后,结合流域雨水情,及时组织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研判,适时发布水情预警预报,为防汛指挥决策和各级水利部门防汛调度提供坚实依据。

(三)加强专班值守,落实叫应机制严格落实水利部门汛期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强降雨期间,按照《淮北市水利系统应对大洪水工作机制的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强降雨应对专班、水库防汛专班制度,专班人员24小时吃住办公室,确保各项防汛工作高效、科学落实。对于突发雨情、水情“蓝黄橙红”四色预警预报,严格落实 “叫应”机制,确保各级防汛责任人(单位)接收预警预报信息。

(四)加强防汛调度,确保河湖安澜我市即将进入防汛关键期,我们将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发展趋势,及时对接河南永城、宿州、亳州等地市,加强上下游、左右岸的联动,按照跨境河道通报机制的要求水库、闸站调度运行办法。根据雨水情状况,运用“拦、分、蓄、滞、排”等措施,开展防汛调度,确保汛期洪水平稳过境,确保河湖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全。

主持人:感谢全市水务系统干部的辛勤工作,就像谢主任说的那样,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业务知识,结合工作实际,超前谋划,积极应对,确保我市安全度汛。在汛期我们普通市民群众应该注意些什么,请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谢启宏同志给大家科普一下。

谢启宏:好的。

(一)降雨时安全防护

1.大暴雨来临前,第一时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对低洼地带有危险的电源要及时切断。

2.不要在流水中行走,防止跌倒;不要赤脚、穿凉鞋在雨水中行走,防止意外伤害及皮肤病感染。

3.注意周边电线等设备,如果有带电体滑落,要立刻远离并报告电力主管部门。

4.地势低的居民如果住所进水,要及时切断电源并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5.大风大雨时不要在山体、围墙、树木、广告牌附近停留,防止山体滑坡、树枝掉落、围墙倒塌等危险事故伤及人身。

6.突降大雨,来不及躲避时,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井、坑、洞中;尤其要小心“吃人”的井盖,如果路面有漩涡现象有远远绕行。

7.暴雨天容易遭雷击,切勿在空旷地、水池边、铁塔等附近行走;更不要手拿金属工具疏通排水管、排水沟;尤其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要避免此时洗澡;雷暴天时,千万不要室外接打电话;非得外出,要穿胶鞋、披雨衣,可起到对雷电的绝缘作用。

8.驾车出行时遇暴雨极端天气,要尽量避免行车或选择地势较高处停车避雨;暴雨中行车,请挂低档缓慢行驶,及时打开雨刮器、根据能见度开启相应的灯光;行车过程中密切关注防汛警示标志,以防前方积水或交通管制;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变道时多观察,注意路面积水;切忌冒险涉水,水深未知路段应下车探察。

9.要及时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

10.万一突遇灾害,洪水来得太快,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不要单身游水转移,并尽力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

(二)灾后安全防护措施

1.切实提高健康意识。注重饮水安全,雨后,饮用水浑浊,用水缸或桶沉淀或使用净水设备或物品作处理并彻底煮沸,必要时购买纯净水;注意厕所、垃圾池、粪便池的卫生清理,防止雨后高温高湿,疟疾、乙脑等病媒源肆虐;及时对衣服被褥进行晾晒,防止霉菌滋生。

2.进了水的住户要及时联系疾控部门作灾后消毒处理,同时自身要做好蚊蝇防控。

3.被雨水浸泡过蔬菜、水果,以及没来得及放进冰箱的剩菜不要再食用了。

4.皮肤接触雨水后要及时清洗;如果在趟水时,皮肤有所划伤,应尽快就医,必要时还要注射破伤风疫苗。

5.夏季是肠胃病高发季节,暴雨过后更会加大致病风险,因此接触脏东西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外出回家、饭前或吃零食前、便前便后都要洗手,洗手时,要用清洁的流水,擦手用的物品须干净。

6.避免劳累,雨后保持生活规律、合理安排时间、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非常重要。

7.对涉水车辆要及时清洗并送检送修。

8.不要在雨后,久经雨水浸泡的临建物、施工工地、围墙、山体旁逗留,更不要在大风后的树下、广告牌下、居民楼下逗留,防止倒塌及坠物事故危害人身安全。

9.受灾严重地区,要采取强有效的卫生干预措施,积极上报,积水、垃圾、厕所、污水、粪便等严格受控管理。

10.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一旦有所不适,应及时就诊

主持人:感谢谢主任的专业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本次行风热线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