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水务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4-01-18 16:36 字号: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务系统按照“留住雨水,用好中水,适时调水”的总体思路,统筹做好“引水调水、净水护水、用水节水、亲水活水”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水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会议安排,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市水务局牵头负责5项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即水资源管理(包括万元 GDP 用水量下降)(1.5分),河(湖)长制落实情况(1分),水土保持(1分),水利发展(1分),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该项考核为扣分制)。共计4.5分。通过工作完成情况和省水利厅对接情况,目前未出现失分点。同时五项考核指标具体内容也涵盖了市水务局承担的重点工作任务。结合目标考核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一)水资源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坚持节水优先,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一是截至目前,我市一县三区全部获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称号, 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覆盖。二是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占全市用水总量达14.66%,位居全省首位。成功申报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再生水利用率位居全省首位。三是相山区被认定为安徽省首批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区。目前全市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县区建设完成比例达100%。

(二)河湖长制工作完成情况

坚持“六水统筹”,推深做实河湖长制。一是做好管水、治水。建立“行政+司法+民间”河长的“三长”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先后开展“清河净滩”、“清理整治河湖沟塘,改善人居环境”、“引江济淮调水通道耕种问题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市河湖面貌进一步改善。二是做好活水、亲水。利用淮水北调工程调水500万方开展生态补水;开展水美乡村示范片县区建设,进一步复苏乡村小微水体;通过实施龙岱河、老濉河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干支流活水工程、完成南湖等省级、市级幸福河湖建设。全市河湖生态进一步改善。三是做好查水、护水。全面摸排河湖突出问题,发现问题线索262个,已移交给相关县区正在核查整改中。面向全市公开选聘22名“民间河湖长”,开创政府和群众共同管水、护水的新局面,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弥补管理空白,为河湖管理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按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年度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遥感监管反馈问题整改任务。二是创新开展了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建设、水土保持“管家”服务、建成水土保持科普示范点。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水土保持联席会议机制,规范水土保持审批,优化营商环境,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水土保持综合服务。

(四)水利发展工作完成情况

该项工作主要涉及水利项目投资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等三大方面重要工作任务。一是重点围绕包浍河治理、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王引河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投资12.67亿元,同比增幅74.2%,增幅排名全省第一;其中省级以上投资完成5.60亿元,计划完成率91.3%,满足考核要求(不低于80%);水利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26.0%,排名全省第五。二是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及闸站标准化建设。发现的23处隐患在今年汛前全部完成整改。完成了淮纺闸、陈路口闸、侯王闸和临涣闸标准化管理创建任务。三是开展农村标准化水厂创建工作,目前已经创建7座标准化水厂,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运行管理机制。

(五)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建设情况

一是县、区喝上引调水工程超额完成任务。截止12月18日,已完成投资10.81亿元,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540%。建成加压泵站5座,铺设输水管道6km,铺设配水管道353km,建成取水泵站2座,建成水厂1座(濉溪县雁鸣水厂),一县三区均超序时完成任务。二是水源地项目稳步推进。水源地项目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5.18亿元,截止到12月18日,完成投资4.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2.27%。华家湖水库防渗处理工程已完成批复投资的98%。

二、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一)地下水管控压力依然较大。2022年底,我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明显下降问题被水利部通报,虽然一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我市第三季度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在全国排名较上年同期上升47位。但城乡居民生活、少量工业企业生产和城市杂用等仍取用裂隙岩溶水,叠加年际降雨入渗补给量不稳定、水源井开采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我市地下水超采区管控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二)河湖长制经费投入不足。市、一县三区河湖长制两级财政工作经费仅有70万元,在皖北地区最低,不足河湖长制推进领先地市的十分之一。由于资金投入少,正向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基础工作满足于不缺项,国家、省组织的活动不能做细做优,河湖问题监督检查难以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宣传不能广泛推广。

(三)农饮工程运行管理不专业。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有专业供水企业运行、个人承包或经营、村委会代管等多种方式,整体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工程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亟需提高,农村供水管理机构服务能力仍需增强,供水数字化管理仍存在明显短板。

三、2024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持续强化水资源管理。

一是深入推进节水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发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民增强节约用水意识,践行节约用水责任,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二是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严格落实地下水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指标,在地下水超采区禁止工农业生产新增地下水开采量;加快实施淮水北调后续管网建设,进一步加大水源置换力度,取用公共供水地下水企业全部置换为再生水或地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三是涵养超采区地下水水源。通过淮水北调工程调水、增加河湖蓄水量,修复河湖生态,涵养地下水水源。四是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按照《淮北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利用领域,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二)深化推进河湖长制

一是充分发挥“行政河长、司法河长、民间河长”三长联动作用,强化河长办统筹协调、督办分办能力建设,力争我市河湖长制工作进入国家、省激励名单。二是开拓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创新“河长制+党建”工作机制,推动河湖管护“绿水支部”建设。率先将烈山区打造成特色鲜明、成效彰显、人民群众满意的河湖长制能效提级县(市),形成3~4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提质增效的经验做法,为全省河湖长制达到“有能有效”提供淮北做法。三是将河湖长制与乡村振兴工作统筹谋划、部署推进。聚焦“水系全治理,管护全覆盖”,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资源循环的原则,推动平原地区开展水美乡村示范片区创建,以实际行动助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升全域水环境质量。

(三)多举措争取项目资金

一是积极谋划争取项目。主动申报项目,抓住项目申报机会,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淮北市现代水网规划》已报省水利厅审查,经过省水利厅审查后,按程序报请市政府批复;同步督促、指导县区全面开展县级水网规划编制;谋划引江济淮二期萧濉新河防渗处理导流工程,新建龙岱河双庄节制闸,龙岱河-龙支沟-岱河下段连通工程等。二是加快在建工程建设。在建重点项目进度直接影响来年投资计划下达和项目申报。锚定投资目标,确保包浍河、王引河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计划。三是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国债项目计划一旦下达,要在明年上半年前开工建设。据此重点推进杜集区闸河治理工程用地报批等开工前要件办理,加快推进杜集区老毛沟排涝泵站、龙支沟排涝泵站、毛场排涝泵站工程,濉溪县巴河、常沟、澥河治理工程等设计工作,稳步推进相山区洪碱河、湘西河,烈山区萧濉新河、闸河治理工程各要件办理。四是建立健全市场化融资体制机制。发展壮大水利水利投融资平台,拓展开发建设模式、融资渠道,争取银行贷款、政策性金融支持工具、水利领域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

(四)扎实做好水利民生保障

一是继续组织实施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根据省水利厅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2024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的通知,濉溪县在2024年底前全面喝上引调水,杜集区(不含段园镇)、烈山区完成管道提升及加压泵站建设,具备通水条件。二是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计划完成维修养护工程31处,覆盖服务人口20.53万人。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全市创建6座标准化管理水厂。全面完成2024年度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任务,新增解决不能24小时供水村庄55个。三是持续开展市本级及一县三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指导县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利部分)工作,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做好水利支撑。

(五)强化工程建设运行管理

一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力度。积极推动项目法人能力提升,大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持续深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创建濉溪县包浍河治理工程、王引河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标准化工地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不断推进实现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目标。二是加大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和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围绕“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运行安全,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及水利系统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三是积极引导相关县区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高质量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