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局2022年第四次行风热线上线实录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2-10-08 10:08 字号:

时    间:2022年10月2日7:30

参加领导:市水务局二级调研员 张震

参加人员:

市水务局河长制工作科负责人:        史孝庭

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和水利规划室主任:  俞晶娜

濉溪县水务局副局长:          郭青春

上线人员要求:

文明礼貌、热情服务;

注重形象、举止端庄;

文明用语、答复准确;

按时上线,不迟到、不早退。

上线内容: 保持水土资源 共建美生态家园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以及主要内容,也在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但是相对来说,水土保持对于市民朋友来说可能还是有一点陌生,我们还是请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震带大家共同了解一些水土保持知识。

张 震:好的,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怀重视水土保持工作,2021年在青海、西藏、陕西、山东考察时,分别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6月9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7月23日,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9月13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10月22日,在济南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会议中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2022年3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始终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生态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土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

习近平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现在,我国生态

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推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主持人:市民朋友们应该听说过山区的泥石流,以及黄泛区的水灾、旱灾,这些都是与水土流失密不可分的。请张局长继续介绍一些水土流失的小知识。

张 震:好的。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不合理人为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水土流失既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的主要形式,也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程度的集中反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一是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使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三是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削弱生态系统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滥砍、滥伐、滥牧等不合理开发利用,都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水土流失是动摇人类生存根基的隐形杀手,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水土保持呢,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主持人:谢谢张局长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有了一定的认识。刚刚听张局长说起来,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太惊人了,那我们淮北市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情况是怎么样,张局长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张 震:根据国家及安徽省水土保持规划、淮北市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的通告(淮政秘〔2020〕86 号),淮北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由相山森林公园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华家湖-龙脊山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南湖湿地公园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等 3 个区块组成,涉及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 42.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1.56%。淮北市不涉及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按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淮北市属于北方土石山区(北方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是坡面面蚀,丘陵地区亦有少量浅沟侵蚀及切沟侵蚀。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从地区分布来看,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是杜集区 10.26 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例为 4.46%;其次为烈山区 6.40 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例为1.68%;第三为濉溪县 2.05 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例为 0.10%。水土流失面积最少的是相山区 0.43 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例为 0.32%。

我市水土保持工作成绩近两年一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根据安徽省水土保持公报及省水保总站监测数据,我市2019、2020、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19.24、19.14、18.94平方公里,呈逐年递减趋势。

主持人:虽然淮北地区主要为平原,水土流失面积没有那么触目精心,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这逐年递减的水土流失面积离不开我市水土保持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张局长,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2022年度我市的水土保持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吗?

张 震:好的。对于淮北市来说,主要的水土流失来自于人为活动,因此,本年度工作重点在于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流程的监管。

一是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纪念日、世界水日宣传日等时机,切实抓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3月份,水务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水土保持宣传活动,走进校园、社区,走进生产建设项目现场,走上街头、交通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法律意识。

二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各联席部门的联合作用。充分发挥部门协作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优势,6月份召开水土保持联席会议,会商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审批力度。6月中旬,联合市发改委开展我市风电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专项监督检查,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对全市在建公路项目开展专项检查。9月末,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全流程监管工作。

三是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日常监管力度。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严格依法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5-6月,通过交流座谈、查阅资料、现场检查以及无人机勘测等技术手段对全市64个项目开展了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水保措施落实、水保补偿费缴纳、历次检查整改落实等。持续监督建设单位整改,形成问题闭环管理。

四是加强对技术服务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土保持方案是指导生产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防治水土流失重要技术文本和监管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是掌握水土流失动态情况的重要技术手段,技术服务单位要强化社会责任,提高能力和水平。9月中旬,市水务局对省市级抽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较差,监督检查发现的未按时提交监测方案、监测季报不全等问题的6家技术服务单位及相关评审专家进行了集中约谈,要求进入我市水土保持市场的技术服务单位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主持人:好的,感谢张局长的精彩介绍,节目还有一点时间,在此,我代表市民朋友们再问一些水土保持方面的问题,自己和市民朋友也想更多的了解水土保持工作。

张 震:好的,知无不答。

主持人:听了张局长的介绍真是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又加深了。最后希望张局长再次强调一下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加大家对水土保持的重视。

张 震:好的,我简单概述下:为了避免水土的过度流失,从保护水土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改良以及合理利用,提高并维护土地的生产力,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必须要采取综合性的保护措施。

由于土壤的组织物质比较特殊,是具有地标性的自然营力,并在其作用下,以自然营力和人类的综合活动作用下会对土壤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气候、地形、地质、植被等方面的因素,我们所说的土壤侵蚀也是如此,是在综合活动的情况下,造成土壤过度剥蚀、破坏、分离、搬运、沉积。我们在修建水库时,必须要考虑到选址的问题,以此来遵循相应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肚口的大小,集水的面积,大坝的坝址,以及地质是否良好,根据浇灌区的高与低,是否有足够的使用建筑材料为保障,在附近是否适合挖溢或是淹没的损失有多大。并以此进行综合的考虑,明确水库的组成部分,比如储水、坝体、排水闸、进水闸门的位置地地址。还要对风对土壤的移动形式也必须有所考虑,我们所说的水土保持的施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工程措施、二是生物措施、三是农耕措施。

水土保持工作意义重大:因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据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6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高达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蚀风蚀交错带26万平方公里,有很多地方还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蚀。

近1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公里,带动全国实施坡改梯面积近500万亩。全国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

治理水土流失,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福祉。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土保持的政策举措,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近年来,我国水土保持法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于2011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以新法为基础,各个层面的配套法规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水利部修订了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方案管理、设施验收管理和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等配套法规,绝大多数省区市启动了新法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配套规章制度不断健全,为水土保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监督管理方面,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近10年来全国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4万个,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保持资金4000多亿元,减少水土流失量20多亿吨,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在生态修复方面,全国有1250个县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累计实施封育保护面积72万平方公里,使45万平方公里生态得到初步修复。全国建成清洁小流域300多条,各地积极探索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环境型小流域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小流域治理的内涵。

主持人:好的,谢谢张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市水务局河长制工作科负责人史孝庭解读一下解读一下《河长湖长履职规范(试行)》要点。

史孝庭:今年5月,水利部召开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大会审议通过《河长湖长履职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今天,我们摘取了《规范》中的一些要点进行解读。

(一)《规范》的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省、市、县级总河长及省、市、县、乡级河长湖长,各地因地制宜设立的村级河长湖长参照执行。

(二)河长湖长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最高层级河长湖长对相应河湖管理和保护负总责,分级分段(片)河长湖长对本辖区内相应河湖管理和保护负直接责任。

各级河长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 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违法养殖、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湖泊与入湖河流的管理保护工作,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相关部门(单位)和下一级河长湖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

(三)河长湖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总河长审定河湖管理和保护中的重大事项、河湖长制重要制度文件,审定本级河长制办公室职责、河湖长制组成部门(单位)责任清单,推动建立部门(单位)间协调联动机制;主持研究部署河湖管理和保护重点任务、重大专项行动,协调解决河湖长制推进过程中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组织督导落实河湖长制监督考核与激励问责制度;督导河长湖长体系动态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告;完成上级总河长交办的任务。

省级河长湖长,市、县级河长湖长,乡级河长湖长,村级河长湖长的主要任务详见《规范》原文。

(四)河长湖长的履职方式是什么?

具体包括了五个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

总河长牵头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建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领导机制;主持研究河湖长制推行中的重大政策措施,主持审议河湖管理和保护中的重大事项、重要制度、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实际,主持召开总河长会议、河湖长制工作会议或签发文件部署安排重点任务,以总河长令部署开展河湖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省级河长湖长,市、县级河长湖长,乡级河长湖长,村级河长湖长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的履职方式详见《规范》原文。

2.开展河湖巡查调研

总河长、各级河长湖长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河湖巡查调研活动,动态掌握河湖健康状况,及时协调解决河湖管理和保护中的问题。

原则上,总河长每年不少于1次,省级河长湖长每年不少于2次,市级河长湖长每年不少于3次(每半年不少于1次),县级河长湖长每季度不少于1次,乡级河长湖长每月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湖长每周不少于1次。具体要求由县级及以上总河长结合实际组织制定。

3.突出问题整治

河长制办公室、有关部门(单位)排查发现并提请解决的批量河湖突出问题,总河长或县级及以上河长湖长组织集中交办分办问题整治任务,明确牵头部门(单位)和责任人,提出整治标准、完成时限要求等。

上级交办、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的,以及同级党委和政府、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关转办的河湖突出问题,总河长、县级及以上河长湖长视问题性质、严重程度作出批示,要求有关地方、河长湖长、部门(单位)限期组织整改落实。问题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责成有关部门(单位)、地方依法追究违法违规主体的责任,依纪依规问责相关责任人。

4.推动跨行政区域河湖联防联治

跨行政区域河湖设立共同的上级河长湖长的,最高层级河长湖长按照“一盘棋”思路,统筹协调管理和保护目标,明晰河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区的管理责任,推动河湖跨界地区建立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同治理、联合执法等联防联控机制,协同落实管理和保护任务。

5.组织总结考核

总河长审定本行政区域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年度总结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要求,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贯彻落实河湖长制情况报党中央、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