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水务局承办政协提案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1-10-21 15:27 字号:

2021年,我局牵头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3件,分别是关于增加蓄水能力,降低水灾风险的提案;关于农村饮用水管理的建议、关于亟需解决岱河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建议。协同办理2件,分别是关于协同推进城市发展和水系治理的建议、关于加强防汛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共计5件办件。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增加蓄水能力,降低水灾风险的提案”提案办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淮北市系皖北经济重镇、安徽煤电之都、华东能源基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341亿m3,多年平均降雨量844.3mm,多年平均蒸发量918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98m3,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1/3,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城市。我市供水水源单一,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主要依靠开采岩溶地下水。由于我市的岩溶地下水长期大量开采,造成岩溶地下水超采,超采区面积约123.8KM2,主要分布在淮北市区及濉溪县城。我市地表水资源极为短缺,降水丰枯变化悬殊,地下水超采严重,部分河湖连通性不足,水生态环境状况较差。为提升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修复地下水沉降漏斗,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推动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在我市河湖生态修复与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防污治污的同时,开展建设我市蓄水能力,降低水灾风险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加蓄水能力,降低水灾风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水务局立即启动一系列相关工作。

(二)我市中小河流治理的情况

1、已实施的工程

按照安徽省中小河流近期治理规划及实施方案,近几年我市先后实施完成萧濉新河(全境)、王引河(孟口至市界)、龙岱河(张庄桥至市界)、闸河(拖山闸至河口)、新沱河(四铺闸至省界)、濉溪县怀洪新河水系洼地工程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长度106km,工程总投资约为4.97亿。

2、正在实施的工程

(1)淮北市烈山区新北沱河治理工程

淮北市烈山区新北沱河治理工程为全省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之一,2020年11月17日,淮北市水务局以《关于淮北市烈山区新北沱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淮水许可〔2020〕26号)文件予以批复,主要建设内容为:清淤疏浚河道长12.5km,加固两岸堤防总长 19km,岸坡护砌总长1.84km;拆除重建蔡桥节制闸,新建邱家沟涵,维修加固小秦闸、魏圩涵、廖沈沟涵等9座涵闸;新建堤顶防汛道路总长6.8km等。总投资5021.44万元。争取国家投资3480万元,目前中央已下达投资900万元。

该工程于2021年2月20日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今年10月份能全部完成。

(2)淮北市杜集区龙岱河及支流治理工程

淮北市杜集区龙岱河及支流治理工程也是全省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之一,2021年3月2日,淮北市水务局以《关于淮北市杜集区龙岱河及支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淮水许可〔2021〕8号)文件予以批复,主要建设内容为:清淤疏浚岱河干流河道长4.25km,堤防加固总长4267m;对高岳闸新闸址至老闸址段河道两岸岸坡进行生态护砌总长800m;新建堤顶防汛道路3.0km;清淤疏浚龙岱河支流长14.82km(其中梁坡堤沟长4.0km、增产沟长2.66km、朔西沟长1.76km、龙支沟长6.4km);对两岸水土流失较严重的边坡进行护砌,护砌总长共7896m;拆除重建童台、高岳2座节制闸;拆除重建及新建涵闸7座;拆除重建和新建跨河桥10座。总投资11549.49 万元。争取国家投资7600万元,目前中央已下达投资1900万元。

该工程5月份已完成拆迁清障工作,6月20日开工建设,计划明年5月底前完工。

(3)淮北市烈山区闸河(土型—马场段)治理项目

该工程为安徽省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为:河道疏浚长10.08km;左右岸堤防加固12.1km;生态护岸总长度4.0km;对部分河段进行生态护砌。目前河道梳挖、堤防加固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岸坡整治,今年11月份能全部完工。

本工程总投资3832.61万元,争取国家投资1800万元已到位。

(4)淮北市烈山区华家湖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烈山区华家湖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总投资为2.96亿元,其中申请非标债券资金2.3亿元。根据工程内容项目分华家湖水库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华家湖水库生态提升工程。

目前在建项目共3个,总投资2.5亿元,目前完成投资约0.32亿元。主要为:烈山区2020年华家湖水库泄洪沟综合治理工程、烈山区东部山区排涝沟综合治理工程、烈山区华家湖水库生态提升工程。

3、计划实施工程

(1)包浍河治理工程

按省水利厅《关于加快包浍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皖水规计函〔2018〕880号)要求,包浍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由淮北市牵头,亳州、宿州、蚌埠3市及濉溪、涡阳、埇桥、固镇4县(区)配合。包浍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共有可研、移民大纲、用地预审等19项,到目前已完成了:移民大纲批复、可研报告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通航影响批复、社会稳定分析及评价的批复、环评审查、水保方案审查、用地预审现场踏勘、移民规划审查、固镇段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审查、不可避让生态红线论证报告、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等16项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的工作有: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的批复。包浍河治理工程已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库中。

我市主要建设内容为:疏浚浍河46.71km,修建防汛道路84.32km(其中浍河左岸74.43km,包河右岸9.89km),新建重建沟口涵闸20座,护坡护岸10处,长2657m。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

包浍河治理工程计划2021年9月底完成可研批复。

(2)引江济淮二期工程

安徽省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是引江济淮工程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相关批文要求和实现供水、航运、生态等整体效益的后续建设内容,已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库中。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涉及淮北市的项目有两项,分别为淮水北调线扩大及延伸工程、淮北市河湖生态修复与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一是淮水北调线扩大及延伸工程。淮北市建设内容包括:扩建四铺站、新建建箱涵1.91km及取水泵站(殷庄站),投资约5.7亿元(含管理设施费用0.3亿元);二是淮北市河湖生态修复与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淮水北调-朔西湖水系连通工程长约8 km、淮水北调-凤栖湖水系连通工程长约7 km,投资约6.6亿元。主要工程为:扩建四铺翻水站,新增装机1400km,输水流量17m3/s,将沱河水抽翻至四铺闸上。淮水北调入凤栖湖:通过王引河将淮水逆流入巴河,新建西湖翻水站,将水提升到废王引河后入凤栖湖。该工程总投资3亿元。淮水北调入朔西湖:王引河水通过侯王沟入萧濉新河,再通过我市淮水北调市级配水工程输水箱涵和明渠将淮水送入乾龙湖、相湖、南湖,在中湖(绿金湖)南侧建翻水站将中湖(绿金湖)水位提升到31.5m,通过东湖并新开挖老宿丁路沟将水调入杜集区龙支沟后入朔西湖。该工程总投资3.6亿元。

估算淮北市工程总投资约12.3亿元(含管理设施费用0.3亿元)。

(3)闸河治理工程

闸河治理工程为全省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之一,涉及杜集区和烈山区。目前正在做初步设计工作。

杜集段闸河治理工程建设内容为: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穿堤涵闸8座,1座跨河农用生产桥梁(属危桥)拆除重建和生态护岸新建等。

烈山段闸河治理工程建设内容为:北山节制闸和丁庄节制闸除险加固,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穿堤涵闸5座,堤顶防汛道路新建等。

闸河治理工程总投资约1.8亿元,计划2021年底开工建设。

4、正在谋划工程

(1)地表水厂水源地建设工程

淮北市地表水厂建设列入今年市政府10大重点开工建设项目。我局积极配合市住建局谋划地表水厂水源地建设工程。拟对华家湖水库进行加固(防渗处理)、对孙疃煤矿杨柳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将此两处作为我市地表水厂水源地,每处约7000亩,每处蓄水量约1500~2000万m3,工程估算投资11.5亿元。

(2)防汛抗旱提升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谋划淮北市防汛抗旱提升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包括王引河、巴河、湘西河、澥河、北淝河等5条(段)河流治理,这些工程已列入省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总投资约3亿元。

(三)淮北市河湖生态修复与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

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农经〔2016〕2674号)文件精神,我市河湖生态修复与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已列入国家水利“十三五”发展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淮北市河湖生态修复与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2020年9月16日淮北市发改委以淮水许可〔2020〕442号予以批复。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主要为朔西湖雨洪利用工程、朔西湖输水(引淮水北调水源)工程、凤栖湖雨洪利用工程、凤栖湖输水(引淮水北调水源)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估算投资203678.16万元,工程建成后,能大大提升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修复地下水沉降漏斗,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推动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对保障淮北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此项工程已列入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中。

(四)淮水北调工程及淮北市级配水工程

1、淮水北调工程

淮水北调工程是安徽省“三横三纵”水资源配置体系的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为南水北调东线配水工程和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淮北、宿州两市水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制约,新增两市工业供水,并逐步置换现状工业开采地下水。淮水北调工程投资13.66亿元,我市分摊工程建设资金1.087亿元。

淮水北调工程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主体工程全面完成,2019年1月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竣工验收。2020年3月18日至4月6日历时20天全线联合试运行,调水总量2000万m3,我市经四铺闸翻水站、侯王翻水站调入水量1000万m3,并成功的向王引河、新沱河、萧濉新河、老濉河、乾隆湖进行了生态补水,河湖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2、淮北市级配水工程

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市级配水工程)为我市输配淮水北调水源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主要为输水与连通工程、供水工程、截污工程和华家湖水库生态补水工程。市级配水工程于2015年11月全面开工建设,2018年11月骨干工程建设完成,2018年12月18日通过市政府组织的竣工验收。2018年12月19日,市级配水工程进入运营期。

2020年初,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政府根据各自开发区入住企业用水需求,分别提出新的用水需求,市级配水工程根据需求进行管网延伸。目前,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近期计划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11月底前建设完成。淮北市级配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水资源配置格局,极大的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通过3~5年时间建成旱能灌、涝能排、配套齐全的高标准农田。主要任务是疏挖大中小沟及配套桥涵和泵站,新建和维修机井,田间道路农田林网建设、土地质量提升、农技推广等。这项工作由全市农业部门牵头实施。从2020年已开始实施,2021年全市建设任务20万亩。这项工程已列入民生工程。

二、“关于农村饮用水管理的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市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截止到2020年12月,全市共建设、整合农村供水工程88处,其中规模水厂17处,单村水厂67处,城市管网延伸4处。实现308个行政村集中供水,集中供水率达到95.8%。各县、区农饮工程运营管理模式多样:濉溪县成立濉溪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全县的规模水厂,单村水厂由镇、村管理;相山区农村供水已并入城市供水管网,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水费收缴、村内供水管网由镇、村管理,其它业务由市供水总公司管理;杜集区规模水厂通过租赁承包模式进行管理,单村水厂由镇、村管理;烈山区规模水厂委托管理,单村水厂由镇、村管理。目前,全市88处供水工程全部落实了管理单位。

(二)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提案办理工作

1、成立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落实办事机构和人员,负责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的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淮北市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今年4月份组织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一是及时部署县区开展排查整改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供水工程问题再排查和动态清零的通知》(淮水农〔2021〕11号),组织再次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持续加强跟踪监测,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确保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二是检查推进排查整改工作。分管局长局带队到一县三区督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截止到6月底,已完成6个问题的整改,3个问题正在整改中。

(三)出台管理意见,落实管护资金

1、出台管理意见。为规范供水单位运行管理,推动解决农村供水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供水单位服务能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联合市卫健委、市住建局,按照“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用户满意”的6项指标,制定了《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运行指导意见》(淮水农〔2020〕40号),印发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手册(试行)》。

2、落实管护资金。联合市财政局制定了《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运行方案》。截止到6月底,已落实中央维修养护补助资金315.3万元,市级维修养护补助资金109万元,完成维修养护项目74处、覆盖服务人口46.17万人。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

1、进一步提高规模化、信息化程度,补建设短板。一是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的要求,整体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发展方向,以区域供水规模化为主体,以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为补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一步优化供水工程水源布局,统筹推进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工程、配水工程(含加压泵站)、应急管道联通、计量设施、水质化验以及自动监控系统等建设,加快健全农村供水工程体系。二是对“十三五”以前建设的农村供水工程进行巩固提升改造,减少管网漏损率,提高入户率。

2、进一步规范供水工程管理,补管理短板。一是督促供水单位建立健全生产运行、水质检测、计量收费、维修养护、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净水和消毒设施运行管理,开展供水设施巡检、维护,加强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达标。二是开展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按照“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用户满意”的6项指标开展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三是强化供水设施保护。分级明确供水设施保护责任主体,在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附近应设置明显保护标志、预留联系电话。供水单位加强供水管线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损毁或破坏管网行为。对损坏供水设施的,县水务、区农水部门应责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停止违规行为,造成损失的要明确赔偿责任;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齐心协力抓好水费收缴,补运行经费短板。水费收缴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问题的根本性措施。督促县区切实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水务、农水部门承担牵头部门责任,及时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完成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目标任务。

4、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补水质短板。继续把提高水质合格率作为当前农村饮水安全一项重点工作,全力做好农饮工程水质达标工作,对水质不合格的供水工程,要求从水源水质状况、净水设施和消毒设备配备、运行管理等方面,全面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水质达标。

5、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宣传,引导全社会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加强供水设施保护,增强用水缴费和节约用水意识,提升供水单位服务意识,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关于亟需解决岱河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建议”办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岱河为龙岱河支流,发源于萧县瓦子口,八十年代后期,岱河瓦子口处截流至萧濉新河,岱河来水面积仅为145km2。2014~2017年通过中小河流治理,对龙河全段及岱河下段进行了治理。原河道淤积不畅、堤防低矮、堤滩乱耕乱种、垃圾满河等现象得到了彻底根治,现已完成治理的河段,呈现出水清、岸美、水畅的新河貌,部分河段打造出滨河公园,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宜居、休闲场所。

(二)岱河上段治理工程进展情况

为了解决岱河问题,市区两级水利部门积极向市政府汇报,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积极跑省跑部,多次与水利部、省水利厅对接,汇报我市重大水利工程谋划情况,反映我市中小河流治理遗留工程存在问题,治理的必要性等。

通过努力省水利厅将淮北市杜集区龙岱河及其支流治理工程等5条(段)河流列入了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中并批准予以提前实施。3月3日我局对《关于淮北市杜集区龙岱河及支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淮水许可〔2021〕8号),予以批复。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清淤疏浚岱河干流河道长4.25km,堤防加固总长4267m;对高岳闸新闸址至老闸址段河道两岸岸坡进行生态护砌总长800m;新建堤顶防汛道路3.0km;清淤疏浚龙岱河支流长14.82km(其中梁坡堤沟长4.0km、增产沟长2.66km、朔西沟长1.76km、龙支沟长6.4km);对两岸水土流失较严重的边坡进行护砌,护砌总长共7896m;拆除重建童台、高岳2座节制闸;拆除重建及新建涵闸7座;拆除重建和新建跨河桥10座。6月20日已开工建设,明年6月份前全面完成。

(三)加强河道管理,提升水政执法工作力度

以河长制为工作平台,杜集区应加强岱河管理与保护,提升水行政执法力度,市水务局也将加大督促和调度力度。同时利用每年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徽省水法宣传月”到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加强当地村民的法律意识,自觉保护岱河朔里段的河道堤防、河容河貌,使之同下段一样,成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丽河湖。

四、“关于协同推进城市发展和水系治理的建议”办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淮北市属淮河流域,淮河主要支流1条为包浍河,境内有14条行洪河道,已完成治理的河道(段)约80%。城区河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城区(含规划城区)排涝干沟基本畅通,排涝体系基本形成。但随着城市的加快建设与发展,水系与城建不匹配、不协调等问题逐步显现,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新建城区汛期“内涝问题”广受市民“诟病”,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协同推进城市发展与水系治理。

您分析存在上述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建设规划与水利规划不协同,二是蓝线保护意识不强,三是水系治理与城市发展不同步。是现实情况,正中要害。

(二)我市中小河流治理的情况

1、已实施的工程

按照安徽省中小河流近期治理规划及实施方案,近几年我市先后实施完成萧濉新河(全境)、王引河(孟口至市界)、龙岱河(张庄桥至市界)、闸河(拖山闸至河口)、新沱河(四铺闸至省界)、濉溪县怀洪新河水系洼地工程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长度106km,工程总投资约为4.97亿。

2、正在实施的工程

烈山区新北沱河治理工程于2021年2月20日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今年10月份能全部完成;杜集区龙岱河及支流治理工程于今年6月20日开工建设,计划明年5月底前完工;淮北市烈山区闸河(土型—马场段)治理工程为安徽省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目前河道梳挖、堤防加固工程已完成,今年11月份能全部完工;烈山区华家湖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目前在建项目共3个:烈山区2020年华家湖水库泄洪沟综合治理工程、烈山区东部山区排涝沟综合治理工程、烈山区华家湖水库生态提升工程。

3、计划实施工程

包浍河治理工程计划2021年9月底完成可研批复;安徽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涉及淮北市的项目有两项,分别为淮水北调线扩大及延伸工程、淮北市河湖生态修复与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闸河治理工程为全省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之一(涉及杜集区和烈山区),目前正在做初步设计工作计划2021年底开工建设。

4、正在谋划工程

谋划淮北市防汛抗旱提升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包括王引河、巴河、湘西河、澥河、北淝河等5条(段)河流治理,这些工程已列入省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

(三)统筹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协调推进

统筹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协调推进对城市基础建设至关重要,要坚持规划统领。

一是我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对城市水系的蓄水、排水、水系连通、水环境综合治理列入“十四五”规划中,近两年重点解决城市排水卡脖子工程。针对2018年8.18大水受害情况,2019年市水务局编制了《淮北市灾后水毁修复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2019年以来正在逐步实施,先后实施了市高新区,杜集区南山片区、梧桐片区,烈山区大学城片区、黄营片区等排水工程建设,在2020年汛期发挥较好的排水效果。

二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我局将进一步加大与市发改委、市住建部门、市交通运输部门、市环保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工程项目立项、规划、可研、初步阶段就介入方案编制工作,对在市政、交通道路建设时需新增的建设用地、投资等同建设主体共同向市政府汇报,使市政工程、交通道路工程与排水工程、水系连通工程等一并规划、一起设计、同时或超前施工。

三是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强化蓝线保护意识。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时为减少投资,避免或减少拆迁等众多因素,有想利用河道、沟道滩地的想法。近几年我局加强了涉河项目管理,严格审查审批制度,凡涉河项目均需市县(区)水利部门审查审批。同时加强了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大河道、水工程巡查频次,以河长制工作平台通报了一批涉河建设违规行为,涉河项目建设得到了有效管控。进一步加大水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每年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徽省水法宣传月”到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强化全社会河道、沟道蓝线保护意识。

四是统筹推进农田排水与城市排水体系建设。新建城区地块,原为农田排水标准,为5年一遇除涝标准即3天降雨3天排至地面0.5m以下;新建城区地面硬化率提高,径流加大,排水标准为城市30年一遇标准,原农田排水标准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在新建城区规划时要将排水体系按城排标准一并规划,提前实施。我们将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对接,从规划着手,提出实施排水工程的标准和提前实施的建议。

五、“关于加强防汛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办理情况

市水务局积极配合市应急管理局,并会同市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认真研究,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现将相关做法回复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构建防汛减灾新格局。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为指引,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减灾委、安委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有关职责,统筹灾害综合协调应对处置工作。同时,加快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的灾害监测预警联合会商机制,不断强化应急管理与相关涉灾部门、灾害发生地之间的会商研判、协同配合和应急联动等。今年汛期,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统一指挥、科学调度、统筹协调,以“战时”状态,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二)统筹综合减灾,以“技防支撑”完善监测预警。

始终把快速准确的监测预警作为防汛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监测预警人员的作用,提升防御灾害的水平。在强化气象信息预报方面,利用大数据实时业务系统,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网络。在水旱灾害预警方面,已在淮北市境内布置27个遥测雨量站点,建设完成三区一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不断提升我市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应急、水务、住建、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正积极推进“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发展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信息发布及时,会商研判准确,做到预警在前、预防在先。

(三)强化防汛备汛建设,提高防汛减灾救援能力。

持续与淮北军分区建立应急协作机制;与宿州、亳州等地市分别签订了应急联动协议;组织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力量联勤联动调度会议,全力备战防汛救灾;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原则,市、县(区)组建4支61人的防汛汛抢险专家组,其中市级21人,县区40人;同时,依托驻淮水利企业组建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市级已新组建4支防汛抗旱专业抢险救援队,各县区分别成立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伍,共计2000余人。同时,不断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全市共有灾害信息员995人。目前,已开展2期灾害信息员培训,培训200余人;开展防汛抗旱业务培训7场,培训375人次,演练4场,参与800余人。物资储备管理方面,已完善基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信息,开展物资清查工作。目前,全市共储备(含代储)袋类54.58万条,无纺布2.1万平方米,铅丝12.05吨,木桩496立方米,块石0.53万吨,照明设备234台,砂石料22.99万立方,救生衣2750件,排涝设备219台,橡皮舟27艘,机动船只38艘等。

(四)发挥示范引领,打通基层综合减灾“最后一公里”。

一是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工作。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是构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和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的重要抓手。市减灾办高度重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相关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8年我市相山区跻身安徽省首批综合减灾示范区行列,2019年相山区获评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试点单位”,目前正在积极争创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我市现有22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4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个“淮北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二是推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2020年-2022年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阶段,自相山区被确定为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单位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市、试点(相山区)分别成立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职责。普查领导小组及时将普查政策指导性文件和视频会议精神传达到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联动协作。目前,相山区试点工作已进入成果汇总阶段,其他县区的普查工作正有序推进。

(五)突出宣传教育,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一是开展“全国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演练活动。印发《淮北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2021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活动周前后,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5万余份,制作宣传展板100余块,悬挂宣传条幅300余条,设置咨询台20余处;推送防灾减灾消息1万余条,利用电子宣传屏100余块,通过网站、微信、微博发布防灾减灾救灾相关内容200余条。

二是开展大型应急演练活动。5月17日,举办“2021年淮北市相山区综合减灾救援演练暨防灾减灾日演练”活动。6月7日上午,淮北市防汛抗旱综合应急演练在朔西湖成功举行。通过监测预警与响应启动、人员转移安置、隐患排查、工程抢险、水上救援等科目的顺畅衔接、有序过渡,完整呈现了灾害处置全过程。

(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

一是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对闸河、龙岱河、王引河、新沱河、萧濉新河、包河等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均达到2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除涝标准。二是中小型水库全部进行除险加固。对全部水库(华家湖、塔山水库、小李庄水库、田窝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汛前,对水库大坝全部进行安全鉴定,并对华家湖水库特征水位进行复核调整,提升调蓄能力。三是开展水利薄弱环节建设。2018年“8.18”大水后,制定了3年实施计划,目前,已实施水毁修复22处,完成了闸河、龙岱河、王引河、老濉河水毁堤防修复,重建水毁涵闸3座,山塘水库2座。实施怀洪新河洼地治理,疏浚治理薛塘大沟、七里沟、孟沟等5条大沟,新建沿浍河5座节制闸和重建11座桥梁。四是开展易涝地区排涝工程建设。新建、改建(扩建)龙湖排涝站、友谊排涝站、黄庄排涝站、五里郢排涝站;实施华家湖水库泄洪沟疏浚,泄洪沟新建挡墙护岸1245m,重建桥梁5座,新建姬沟联通工程1处;疏浚山河沟,开挖截洪沟800m,护砌约5840㎡,开挖山塘1口,护砌约2545㎡,修复白顶山闸,新建桥梁6座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以政协第0041号提案办理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提升防汛减灾能力建设,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