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提级县】河湖“长”治 水清“态”美——烈山区河湖长制能效提级县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阳春三月,清澈碧绿的南湖水静谧祥和;漫步岸边,不时遇见一群水鸟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浪花;市民沐浴着和煦暖阳行走在烈山大地,享受的是生态美景的滋润……
省级幸福湖——南湖
2023年,烈山区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河湖长制能效提级县建设,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以良好的河湖生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级幸福河——龙岱河
一、健全机制、齐抓共管 守好“责任田”
“河湖长制”就是“责任制”。一直以来,烈山区始终坚持高位推动,不断织密织牢河湖长制责任网,全面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转变。
烈山区地表水系较发达,境内河流共有7条,总长109.7km,共设立各级河湖长141名,其中区级10名、镇(办)级35名、村(居)级96名。早在2017年,烈山区就制定了《烈山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全区河湖长制总体要求、工作职责及主要任务,督促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各项河长制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深入实地巡视督查并进行现场办公,推动各项目标落地落实,从高位加强工作统筹、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该区还健全河湖长常态履职、区镇村三级联动、立体问责督查等系列长效机制,建立起“河长湖长+警长”“河长湖长+检察长”、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督查暗访、考核问责和激励等工作机制。近年来,先后处理河湖突出问题40余件。
二、真金投入、行动有力 打好“组合拳”
水质提升,家园更美,变化源于不懈的探索与努力。近年来,烈山区狠抓相关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烈山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中小河流整治工作,将保护和修复河湖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更好地提升河湖保障能力。近年来,先后对萧濉新河、闸河、新北沱河、龙岱河等主要河道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完成了龙岱河连通闸河工程,水生态修复方面完成了老濉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洪庄湖生态修复及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提升了水生态功能,完成工程建设总投资超8亿元。
为了不让投入付之东流,该区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碍洪排查等专项行动,建立问题台账,精准施策整改。从河流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截至目前,累计出动人员800余人次、车辆150余次,拆除违建35余处,清理渔网、网箱600余处,清理建筑、生活垃圾及水面漂浮物1000余吨,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该区还积极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工作,圆满完成2022年省厅下达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1条(国家级),通过验收。另外,还结合河湖“清四乱”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充分运用无人机等科学化手段,每月开展全流域巡查。对辖区内工业企业开展随机督查检查,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建立排查问题清单,确保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废水做到应纳尽纳且达标排放,杜绝偷排、漏排行为。
三、因地制宜、探索创新 共守“生态美”
进入新时代,河湖长制工作迎来新发展阶段。这几年,烈山区坚持共建共享,因地制宜探索“烈山模式”,河湖长制正向着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奋勇前行。
烈山区各级河长严格执行区级河长一季度一巡、镇级河长一月一巡、村级河长一周一巡的巡河机制,巡河率达到100%。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河湖一线巡河督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限时办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采用无人机,对全区河湖按半年一次进行巡河湖,做到对全区河道、湖泊及部分大沟能够无死角拍摄,快速反馈存在的乱耕、乱种、乱捕等行为。
2020年,南湖省级幸福河湖创建取得成功;2021年,新北沱河省级幸福河湖创建取得成功;2022年闸河省级幸福河湖创建取得成功;2023年龙岱河省级幸福河湖创建取得成功,小李庄水库、八里岗坝市级幸福河湖取得成功。为全面做好河长制工作,烈山区通过示范创建,有效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推动河道综合治理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为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及示范河湖建设,提供了生动样板。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而河流、湖泊则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烈山区深知,建设美丽幸福河湖需要营造起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该区通过开展多形式、多方位、持续深入的宣传活动,如河长制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并加大对重点河道、河段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的河湖保护意识,提高广大群众对河湖长制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建立全民爱河、护河、管河的良好社会氛围。
如今,随着烈山区河湖长制能效提级县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一幅幅“生态美”新画卷正在烈山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