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上级】安徽淮北市:一座煤城因水而生的绿色转型
在安徽省淮北市,一股“新生”的水源正悄然改变这座传统煤城的命运。2024年,超过1.08亿立方米的污水被激活,点污成“金”的再生水利用率高达45%,这一数据不仅位居全国前列,更标志着再生水已从“补充水源”跃升为淮北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成为驱动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引擎。
资源型城市的破题突围
走进大唐安徽发电有限公司淮北发电分公司,只见两座冷却塔水汽升腾。塔内循环喷淋的冷却水,正是经过深度处理的再生水。
“这是我们电厂的‘生命线’。”大唐淮北发电厂发电部副主任王启指着一条条管道说。这些管道内流淌的再生水,正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完成从净化、冷却到再次利用的循环之旅。
作为淮北市第一家将再生水作为生产用水的火电企业,大唐淮北发电厂自2013年投产以来,已成为工业领域再生水利用的典范。
王启算了一笔账:电厂每天发电量约2000万千瓦时,每发1万千瓦时电消耗17立方米再生水。2013年以来,已累计使用再生水1.8亿立方米。
再生水利用不仅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路径,更是淮北这座资源型城市破解“水困”的重要突破。
淮北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20世纪60年代起,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大批火力发电厂在这里拔地而起。然而,与丰富的煤炭资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座城市的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
“淮北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水资源短缺一度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淮北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科(淮北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人郝书芳说。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破解“水困”难题,成为摆在淮北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激活再生水利用新动能
面对水资源短缺挑战,淮北市创新构建“生产—输配—应用—管理”全链条再生水体系,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特色之路。
在生产端,淮北市投资近9亿元对丁楼污水处理厂、濉溪县污水处理厂等进行提标改造,将处理达标的尾水作为工业用水。2024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4816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再生水利用量3446万立方米,占全市工业用水总量的32%。
在输配端,规划建设凌云再生水厂供水带、濉溪县污水处理厂供水带,构建“两带放射、区域连通、大用户专线”的再生水格局。截至2024年底,累计铺设再生水管网59公里,覆盖大唐淮北发电厂、申皖发电、通鸣矿业等11家高耗水企业。
在应用端,开展节水改造升级行动,实现火电循环冷却全部使用再生水。累计建成“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3个、省级节水型企业41个,规模以上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6.9%。
在管理端,严格取水许可,将再生水纳入计划用水管理,明确县(区)非常规水源利用最低指标。2020年以来,完成国安电力等13家单位水源置换,压减置换地下水6597万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区面积缩减35%。
“发电使用的再生水还需要进行再处理,但处理后仍会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王启坦言,“但为了响应淮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号召,建厂之初领导层就决定将再生水作为生产用水。”
除了构建全链条再生水体系,淮北市还创新运用“约束﹢激励”双轮驱动模式,进一步激发企业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
在约束机制方面,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对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项目,严格控制新增取水许可,倒逼企业加强再生水利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对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术改造(含水源置换和再生水利用)项目,按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奖补。2023年以来,已累计支持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30个,兑现奖补资金5097.49万元。
“现在,即将上马的企业都主动要求使用再生水。”郝书芳的这句话,道出了淮北节水工作最深刻的转变。主动使用再生水,已成为新建企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再生水支撑GDP增量528亿元
在淮北市,再生水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以来,淮北市工业生产再生水利用量超3亿立方米,居安徽省首位。这些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足以支撑全市城乡居民3年生活用水,累计支撑GDP(地区生产总值)增量528亿元。
在丁楼污水处理厂的中控室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项运行参数。“丁楼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主城区生活污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市杂用水标准,是工业用水的优选水源。”淮北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卢杨杰介绍。
“今年11月底前,国安电力二期16公里的再生水管线将建成试运行。”郝书芳说,“我们为这个项目成功申请到5732万元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建成后每年可新增再生水利用量1100万立方米。”
随着再生水管网不断完善,淮北市已初步构建起“一带、二线、二区、多点”的再生水利用布局。再生水的广泛应用,不仅实现了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更有效消除了黑臭水体。
“现在的河水清了,岸也绿了,散步时心情都变好了。”市民由衷赞叹。
目前,淮北市正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实施凌云再生水厂至国安电力二期管网建设,打造以再生水为主的多水源生态补水体系。同时,强力推进濉溪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为工业生产和市政杂用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水源保障。
2025年3月,淮北市“深化再生水利用配置改革,再造‘第二水源’”案例成功入选2024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这份荣誉背后,是淮北市数年如一日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的坚持。
从“煤城”到“美城”,这座曾经饱受水资源困扰的城市,正以创新的智慧和坚定的行动书写着人水和谐的崭新篇章。
首页
水务工作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水利工程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19号
